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交通信用>重庆>工作动态
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来源:2016-07-29
字号:

2015-12-24 来源: 重庆市发改委

    重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信息征集、共享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诚信重庆”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建立组织机构。2003年,重庆市即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4年纳入全市25项重点改革任务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进行推动。去年10月,建立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及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市工商局分管领导为副召集人,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46家成员单位均明确了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和联络员。此外,人行重庆营管部、市工商局、市城乡建委等市级部门分别成立了本系统信用体系建设的专门工作机构。

    二、推进制度建设。近10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重庆市2013-2015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公开管理办法》、《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目录》等文件,搭建起了基本框架。去年10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近期目标,提出了当前必须抓好的重点任务。同时,部分行业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系列信用管理办法,如市城乡建委出台《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形成“1+4”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市交委出台《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涵盖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和检测机构信用管理。

    三、推动信用应用。一是金融领域。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建立了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截至2014年接入机构148家,累计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22.9万户、自然人1666万条信息。市高法院、市环保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等部门信用信息纳入共享。该系统已实现信用主体查询或授权查询,2014年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量分别达到101万次和377万次。目前,信用报告已成为金融机构、小贷公司等信贷审批的必备要件,信用查询和信用报告已广泛采用;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金融产品已普遍应用信用评级。开展信用贷款试点,人行巴南中心支行组织巴南区4家金融机构对2200余户农户进行信用评价,向24个信用村(镇)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66笔、141.7万元,贷款余额3556万元。二是企业领域。市工商局2006年开始建设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已征集企业信用信息3200余万条,约10个部门的信用信息纳入该系统共享。其中,国税、地税、人力社保的信用信息实现了在线自动采集,法院、质监、环保等成员单位的信用信息实行定期传输。该系统已实现市、区两级服务窗口查询,2014年出具企业信用报告出7621份,查询户数9.1万户。三是其它领域。市建委建筑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已采集各类信用信息15.9万条,通过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信息网对诚信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名实行每日动态发布。市交委建立了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平台,包括公路建设市场、水运工程建设市场及主要岗位人员三个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招投标活动和履行合同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实现了评价结果及时上网并纳入全国评价系统。市质监局建立了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已采集2011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质量信用信息8.2万条。市保监局指导市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了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系统,在互联网设置了查询模块,个人可以通过身份证号码查询营销员或专管员的信用信息。市证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物价局建立有本系统信用信息档案。市司法局建立有公证申请人作假信息库,实行了惩戒信息通报和公开制度。

    四、开展信用奖惩。一是将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到招投标环节,通过设立诚信标,将企业诚信状况纳入评标内容。截止20152月,累计有2210个房屋市政项目运用诚信综合评价在市交易中心招投标评分并公示。经过几年探索,中标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投标企业信用查询成为常态,信用评价应用已从最初的工程建设领域逐步拓展到政府采购、土地交易、药品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领域。二是探索建立联合惩戒机制。通过金融、工商、法院、环保等部门信息共享,在法院打击“老赖”、税务部门追缴“欠税”、环保企业申请“绿色信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企业信用“黑名单”机制逐步施行。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探索建立“黑名单”、先行赔付等制度,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不合格产品信息,对我市所涉及的16家企业公开曝光,对企业实施社会惩戒,加大其违法成本。市交委积极开展交运行业失信惩戒,已将2009年以来发生安全事故、严重服务质量问题的交通运输从业人员788人纳入“黑名单”,在规定时限内不得再从事该行业工作。市证监局建立辖区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对从业人员失信行为进行记录,并与日常监管工作对接。四是推动信用分级管理。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建立了覆盖全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单位的信用管理档案,在部分区县开展了食品量化分级和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试点,对信用良好的企业予以表彰鼓励,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在给予依法处理的同时,采取增加监督检查频次、评价等级降级、向社会曝光等措施予以监管。市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开展全市范围纳税信用ABCD四个等级的评定,对不同信用等级的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在纳税申报、发票领购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定《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黑名单管理办法》,2014年采集企业信用信息777条,评出AA级企业9家。

    经过10余年的发展,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信用记录、信息共享、奖惩应用、服务市场、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按照市政府加快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我市正在编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信用信息记录,着力推进信用信息公开、交换共享与应用,加强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试点示范。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作用,弘扬诚信文化,宣传诚信典型,曝光失信行为,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信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