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息社政务智库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光在论坛上发言 王吉如摄
政务诚信聚焦各类政务主体的诚信水平,对其他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随着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政务诚信建设有了明确的路线图。
此后,安徽、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区市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工作。然而,法规制度不完善、基层部门间协调难度大、地方政务诚信数据采集与归集共享推进慢、政务诚信评价标准严重滞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政务诚信建设的发展。
“可以说,比起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领域,政务诚信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杨光介绍,此前国内多数地区开展政务诚信的落脚点还是围绕政务公开、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务员管理等常规性工作开展,真正把信用的手段系统性运用到政务领域的还比较少。
2017年底,《陕西省政务诚信评价办法(试行)》出台,明确提出由陕西省内各级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政务诚信评价工作,并按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
“政务诚信工作既重要又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推进。”陕西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军坦言,政务诚信涉及对各个部门的考核评价,本身就是一项“刀刃向内”的改革,而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可以在政务诚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市经信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处长张宇航介绍,北京市将鼓励信用服务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围绕政府监管、社会治理、信用交易相关领域应用需求,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创新信用管理与服务模式。
“政务诚信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集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发力才能推动。”杨光表示,中国经济信息社可以发挥“高端经济智库+国家级信用信息平台”的双重优势,助力政务诚信建设破局。下一步中国经济信息社还将尝试开展政务诚信建设状况监测、政务诚信大数据分析、编制政务诚信监测报告,探索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政务诚信的信用修复、信用辅导,以及围绕政务诚信重点领域开展相关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