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据相关媒体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2个城市叫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自2016年第一批共享单车投入使用以来,这短短的一年中,虽然给我们带来便利,缓解了城市交通难题,有效解决了城市中的“最后一公里”。但随着新鲜事物应运而生的是诸多不可避免问题,如大量单车随意堆放造成拥堵、儿童违规驾车产生安全问题、用户随意改造单车造成事故隐患等等,而最终导致多地共享单车停止投放的,应是由此引发的公众诚信危机。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单车的投放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态势,众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看准了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共享单车的行列来分一杯羹,大街上顿时出现了红的、绿的、黄的各种单车,一排排一列列的出现在马路边、公园外和大学城内。
如此众多的免费资源摆放在人们面前,难免会勾起人性中的贪婪欲望,所以无数的单车被划去二维码、砸坏电子锁、拆掉零件或者被直接搬回家。不仅给经营商造成商业损失,产生资源浪费,也为“破坏者”的不良行径提供了滋长空间。
如何以此为契机扶正诚信缺位的不良之风,让共享单车物尽其用,不只是考验经营者的管理能力,也是在考验执法者法律落实的效力。
面对“破坏者”的恶意损坏,需要执法部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依照法律法规管制单车破坏者。同时,经营者也应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建立用户“诚信档案”,将用户的使用情况与个人诚信挂钩,将“诚信透支”用户拉入“诚信黑名单”,以此来限制不文明行为。如若通过GPS技术设立“单车禁区”,便能有效减少单车在地铁口、公交站堆积占道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限制单车进入住宅楼内,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公车私藏”的问题。
共享单车的持续发展依赖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依赖于法律的维护与扶持,更依赖于全社会共同的道德约束,大力弘扬诚信守法,提高公众自身行为准则,在全社会中营造互相监督、共同文明的良好氛围,将是共享经济突破瓶颈、健康发展的持久推动力。